第三届地质技能竞赛综合应用部分

培训(复习)大纲

杨韩涛201408

短训的目的要求:

课上总结工作流程,竞赛各部分MAPGIS操作技巧;

课下练习各项操作,熟悉相关规范标准、背景资料


  1. 出题的过程:

思路:竞赛要求出题过程(地质图,截图,设计路线(穿越法,地形变化),路线描述,地质做图,地质图说明)解题的一些技巧

1.竞赛要求:提供1张全幅面的1:5万地形地质图,删去其中部分图面(约100Km2)的地质内容(保留地理信息),删去综合地层柱状图、剖面图和图例,作为竞赛用图;标出竞赛图区内的地质路线及编号、地质点位置及点号;并同时提供下列资料:

竞赛图区内每个地质点的地质记录(包括点号、点位、点性、地层、岩石及岩石组合、构造、古生物化石、产状等,以及地貌特征、矿产信息,以及点间描述等实际地质资料)。

竞赛图面区内涉及的地层厚度数据。

2.出题过程:地质图(数字填图成果),竞赛区范围截图竞赛图:(1)设计路线(穿越,地形),路线描述;(2)地质成图(图切剖面、柱状图、图例做图)地质图说明

3.解题有迹可循:

a地质图截图:相邻地质图接图(竞赛区和外区),地质内容、地质体线型、区着色、标注的大小规范

b设计路线:野外路线调查以穿越路线为主,追索路线为辅。穿越路线的间距主要根据图幅内地质结构复杂程度、遥感地质解译程度及通行条件等因素而定。

C竞赛图面区内涉及的地层厚度数据,综合柱状图、图例可以和连图分工同时进行


二、完成竞赛图区地质图成图。

(一)地质成图

答题要求:完成竞赛图区地质图成图。包括:地质体连线,标注地层代号、地质体产状、蚀变矿化等信息,地质体着色等

培训内容:实材图连图,地质草图制作

解题技巧:

1.实材图联图

1)读路线资料的过程:地质内容的可视化(记录本野外手图、野外总图实材图)

思路:PRB定义PRB产状、样品标记产状、样品选择性保留,连接B

复习资料:《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

2)联图的过程:实际材料图地质草图

思路:提取工作区范围图框;图框内外的地质关联;先绘第四纪界线,后绘断层线,再绘其他时代地质界线;

MAPGIS操作:桌面放大倍数(线圆滑),过点位置F12抓点;界线连接处F12线上加点。

复习资料:《地质制图基础讲义》

2.地质图

MAPGIS操作:拓扑,地质体着色(国标,竞赛区外围地质体),图例版操作

复习资料:《地质制图基础讲义》

(二)图切剖面

答题要求:在完成的地质图区内布置一条图切剖面,按1:25000比例尺,绘制地质剖面图。

培训内容:格式要求MAPGIS操作(数字高程,比例尺)(拓展,section,数字地质调查综合信息平台)

复习资料:《地质制图基础讲义》《区域地质图图例》

MAPGIS具体操作过程:

一、矢量化地形图高程的自动赋值(等高线参数未赋高程值时操作)

1、打开并进入工程文件编辑后,将无关紧要的要素关闭,仅留矢量化后的地形线。

2、点击线编辑→参数编辑→编辑线属性结构→输入中文“高程”→回车→选字段类型为“双精度”→回车→填写字段长段(用8就可以)→填写小数点位(用2就可以)→最后点击“OK”,地形线属性结构即为“高程”。

3、矢量化后的地形图自动高程赋值

在矢量化后的地形图中找出两个较接近的控制点高程,并计算出每条线的高程增量及当前线的高程值后,点击矢量化→高程自动赋值→然后以当前线为基线拉直线后按左健确定,自动跳出高程赋值栏图标→在图标栏中顺序填上当前高程、高程增量、高程域名(填写“高程”二字),再点击确定后,被直线所截取等高线变成黄色即赋值成功。按上述方法将所有地形线予以赋值后才可进行图切剖面步骤(注意:在截取地形线时,同一等高线不能有交叉截取,只能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顺序进行,否则所赋高程值将出现错误。如从山顶往下截取时,高程增量应用负值,高程值即从大到小自动赋值)。

二、图切剖面步骤

1、打开经高程赋值后的地形图,关闭其他不必要的图层,在图中截取需做图切剖面的位置A

A’点,并读取要切剖面起、止坐标的XY值记下后退出编辑。

2、重新启动MAPGIS进入主菜单后→点击空间分析→点击DTM分析(进入数字地面模型子系统-三角剖分显示窗口)→点击文件→打开数据文件→线数据文件(即经过高程自动赋值的地形线文件.WL)。

3、点击处理点线→再点击“高程点/线珊格化”,弹出高程点/线珊格化参数设置,此处只设定DX:和DY:其值可设定为12后点击确定(系统将自动保存为GRD文件)→关闭。

4、系统回到原来界面,点击文件→装入三角剖分文件(系统将自动弹出3步骤所保存的GRD文件)→选定后点击“打开”将显示三角剖分数据图。

5、再点击文件→添加线数据文件→线数据文件(将剖面线上的地质内容线文件.WL加入其中)→点击“模型应用”→“高程剖面分析”→“交互造线”(点击造交互线后,将会出现一支笔,此时按剖面的大致方向点击大概起点位置将弹出一个“二维分量编辑框”,在框中输入剖面的起点坐标后点击确定→再在剖面方向的止点位置随意点击,又弹出编辑框,再输入剖面的止点坐标后点确定键→按右健出现系统提示窗,提示“是否保存鼠标输入的线数据”,按“是”输入“文件名”保存后再出现剖面线分析参数设置对话框。

此处缩放比例XY1,剖面插值步距值一般也用1→点击“与线求交”按健→关闭→文件→存点、线文件。

(注意该处参数的设置,竞赛要求1:25000

6、进入MAPGIS编辑系统,打开所存点线文件后对线参数进行必要的修改后即能显示所切剖面。

7、最后按所切剖面进行各地质要素必要的编辑工作后,即可形成一张完整的图切剖面图。

(三)综合地层柱状图

答题要求:根据完成的地质图区出露的地层和提供的地层表数据,按提供的标准格式及规定比例尺绘制竞赛图区综合地层柱状图

培训内容:格式要求MAPGIS操作(直角相交线,阵列复制(按比例尺厚度换算阵列),延长线,剪断线,选线造区)

复习资料:《地质制图基础讲义》《区域地质图图例》

  1. 图例

培训内容:格式要求 MAPGIS操作(阵列复制,图像造区)

复习资料:《区域地质图图例》《地质制图基础讲义》

  1. 图面布局

提交成果:地质图1张(包括主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及图例),提交电子成果图的同时应提交作图源文件及*.jpg图片电子文件。参赛队也可以选择提交手工绘制的纸质成果图件。

培训内容:MAPGIS操作(整块移动)

复习资料:《地质制图基础讲义》《区域地质图图例》

三、地质总结报告

答题要求:根据所完成图区的地形地质图、地质路线、地质点资料、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等资料,编写竞赛图区的简要地质总结报告

提交成果:

地质图1张(包括主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及图例),提交电子成果图的同时应提交作图源文件及*.jpg图片电子文件。参赛队也可以选择提交手工绘制的纸质成果图件。

简要地质总结报告1份(word文档)。

(一)标准范例:

数字填图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编写提纲(地质部分)

1 绪论

交通、位置;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任务要求;工作条件及研究程度概况;

数字地质填图数字地形资料和前人地质资料收集、综合及数字化情况;

本次数字地质填图完成任务情况。(附:交通位置图、研究程度图、完成工作量表)。

2 地层

由老到新介绍区域地层系统,重点介绍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的划分、标志、组成、岩性岩相和岩石学特征;几何形态、相互关系、时空关系、时空展布与变化规律;同时视需要对层序地层、事件地层、磁性地层等进行划分对比;总结区域地层时空展布特点,建立区域地层格架和模型,进而论述地层序列形成的环境,结合其他地质作用,建立区域沉积盆地形成演化模式。(可附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和不同沉积环境相剖面结构类型图、沉积岩相组合类型图,各时代沉积层序对比图,沉积层序及相对海平面变化图,各时期岩相古地理图。区内发育较好研究详细的时代附区域地层格架图,相模式图,综合区域层序地层柱状图,盆地演化模式图;可视需要附有关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图解等)。

3 岩浆岩

3.1基性-超基性岩侵入岩

按时代从老到新,并按超基性岩、基性岩顺序,分述各时代侵入岩的特征,出露面积、岩体(群)数量产出部位、产状、形态;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原生构造和次生变化、接触关系;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蚀变、内外接触带特点,岩性岩相划分等。并以研究较详细的岩体为例,反映岩浆岩特点。综合各种资料,结合野外客观特征,探讨与岩浆岩活动有关的大地构造环境。(“蛇绿岩”归入此节)

3.2中酸性侵入岩

应全面反映调查区花岗岩类的野外地质特点和室内分析鉴定综合特征。可按概述、各论和综合特征对比三部分编写。

3.2.1概述部分

主要简述调查区花岗岩类活动规模、产出地质位置、形成时期、产状以及岩石类型和各自所占比例。填图单位划分。

3.2.2各论部分

一般以填图单位划分从早到晚依次叙述。首先简述每个单位(或独立单元)出露地理位置、面积、单位划分、岩体数量等。然后分节或分段详细叙述每一单位的下列特征:

(1)地质特征

(2)岩石学特征

(3)组构、节理、岩脉、岩墙及包体发育情况和产状变化规律

(4)内蚀变作用和外接触变质作用

(5)岩体的侵入深度、剥蚀程度及形成物理化学环境、侵入机制等。

3.2.3综合对比

综合对比各时代、各超单元或序列特征,对各论部分具共同性的问题统一综述,不能肯定属于那个超单元的一些问题,如隐伏岩体的预测等可在此部分叙述。可按下列内容:

(1)各时代、各超单元或序列花岗岩类的特征对比和演化特点

(2)花岗岩类成因

(3)花岗岩类的就位机制

(4)隐伏花岗岩体的预测

(5)综合上述特征建立区内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形成演化环境的认识,为区域地质发展史的重塑提供依据。

附侵入岩分布图、主要岩体剖面图、岩体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副矿物等鉴定、对比资料和接触关系资料等。

3.3火山岩

火山岩产出层位时代,空间分布特征(火山岩地质体的产出分布状态和火山岩相划分),岩石地层、岩石单位(填图单位划分)、岩石-地层层序特点、接触关系、火山喷发旋回和韵律特点;总结区域各时代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以研究较详的火山机构为典型,详细总结区域火山岩浆喷发活动特点,结合其它地质作用,探讨火山作用的大地构造环境及有关成矿作用。

3.4脉岩

脉岩产出时代,岩石学特征,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空间分布特征。

4 变质岩

在全面论述变质地质体特点的常规内容(岩石学特征、矿物共生组合、变质相带、相系、变质作用类型划分及特征、原岩恢复、变质期次划分及其时代等)的基础上,以地质事件(包括建造事件、构造变形事件、变质作用事件、岩浆作用事件等)演化的观点,合理划分构造变形相、构造层次,根据变质变形叠加改造关系并结合区域构造运动特征,建立构造变形序列。将变质与构造变形相结合,分析各种事件的时、空关系,划分地质事件的演化阶段,归纳总结演化趋势,探讨随着地质事件演化所反映出的构造环境的变迁,尽可能使地质报告和地质图能反映地质事件的动态演化过程。

附简要变质地质图,突出表示测区变质岩地质特征;有条件时可附变质变形构造序列表等。

5 地质构造及构造发展史

指明测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概述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划分构造单元,叙述各构造单元间界线特征及性质,归纳总结各构造单元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形特征等,描述各单元主要构造形迹(褶皱、断裂、韧性剪切带、区域性面理发育及置换特点、节理等)的形态、类型、级次规模、运动学特征,产状,性质与组合关系(构造组合样式、构造群落特征)和总体构造特点。叙述各构造层次、构造变形相的构造变形特征,不同构造运动体制构造变形变质和构造运动时间,综合反映各种地质作用过程及成矿作用特点等,建立区域地质构造演化模式,重塑区域地质发展史。造山带地区,应确定造山带类型。叙述造山带不同构造单元特点,逆冲-推覆构造、伸展剥离断层、平移剪切带等的产状、性质和运动学特征等。叙述造山带总体构造特征,结合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等,建立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模式,结合与造山作用有关的盆地沉积作用形成的层序,重塑盆、山转变演化历史。对造山带“混杂岩”,须分别按基质和外来岩片(块)详细描述其物质组成、时代依据、岩相特征、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变形变质历程分析,并阐述其在造山带区域地质历史发展中的形成演化过程。

地质构造部分,如条件充许,都应详细收集有关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结合地表地质归纳总结区域深部构造特点,探讨深部和浅表构造关系;叙述新构造运动特点,在地震和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多发区,应根据实际资料,分析其发生的构造背景,推论今后发展趋势。

附构造纲要或地质构造图,构造剖面、断面图、地质构造演化模式图、造山带演化模式图等。

6 矿产及其它国土资源概况

视具体情况编写,如根据任务要求,凡开展矿产或其它国土资源调查工作的图幅,则应在区域地质报告中增加此章进行叙述,并附相应的数字化图件。

7 专项调查与专项研究

视具体情况编写,如根据任务要求,专门针对测区存在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或针对重大科学发现进行了专项调研,或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做了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工程地质、农业地质等方面的专项地质调查工作,则应在区域地质报告中增加此章(或以专报形式)进行叙述。附数字化专题研究图件。

8 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中最终成果数据库(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中的数据采集的数据模型、空间数据库内容及其每个数据项的定义和工作流程。

9 结论

取得的重要地质成果及主要结论、存在问题及结合测区特点提出今后工作意见,使报告做到重点突出、具有特色。

(附最终验收决议书;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二)精简示例:

范例的前六部分


MAPGIS小技巧

1.备份文件~的应用